天气预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纪念专栏 > 正文

新生政权的建立与黔东南的解放

发布时间:2019-10-29 11:50:47 来源: 浏览次数:

 ◎杨南平

 

  西进支队建政黔东南

  1949年7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前委作出《关于进军西南的指示》:①“中央军委已命令我第二野战军继续进军的目标为西南”“进军西南是一光荣任务,同时也是一艰巨任务”。

  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二野五兵团进军大西南,首先挺进贵州。

  1949年9月10日,赣东北区党委在江西上饶召开9000人参加的“西进动员大会”,不久即成立二野五兵团“西进支队”,司令员傅家选、政治委员徐运北、政治部主任申云浦,辖5个大队、54个中队。

  9月25日,西进支队第一批队员5771人从江西上饶出发,前往贵州。途中,传来中华人民和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全体同志备受鼓舞,增添了向贵州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西进支队行至湖南湘潭时,二野五兵团党委从第16军、17军抽调军队干部1524名充实进来,中央又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抽调干部106人编入西进支队,西进支队由5个大队扩编为9个大队。

  10月20日,西进支队行至湖南邵阳,兵团党委和贵州省委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接管贵州工作,决定分三路进军贵州:以17军及兵团野炮团为中路,沿着湘黔公路进击,负责解放贵阳;以16军为左翼,向天柱、三穗、镇远进击,协同17军作战;以三兵团10军为右翼,向铜仁、松桃进击。入黔后,部队立即开展建政工作。

  10月23日至27日,贵州省委在邵阳召开即将赴任的各地委书记、分区司令员联席会议,宣布贵阳、遵义、安顺、镇远、独山、毕节、铜仁等地(市)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名单、省级各厅局长任命名单。同时,第二批从部队抽调的940名军队干部和军大五分校分配来的1500名学员、二野南京军大学员875名也先后到达,分配到西进支队各大队各中队,为接管贵州,建立新政权做好了干部准备。

  1949年11月15日,16军攻占贵阳,贵阳解放,贵州省委进驻贵阳。苏振华担任省委书记,徐运北、曾固为副书记。

  按照邵阳会议精神,贵州各地相继建立人民政权,镇远地委、专署和独山地委、专署的建政情况为:

  1949年11月15日,中共镇远地委和镇远专署、军分区在镇远成立,地委副书记吴肃、专员王耀华、军分区司令员曾宪辉。

  1949年11月23日,中共独山地委和专署在都匀建立,地委书记况玉纯、副书记金凤、专员张欣如。

  西进支队干部则以大队为单位,分赴各个地区工作:一大队到贵阳地区、二大队到遵义地区、三大队到毕节地区、四大队到镇远地区、六大队到铜仁地区、七大队到贵阳市、八大队到安顺地区、九大队到独山地区,当时兴义地区尚未解放暂时未派人去。

  1949年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主席杨勇,副主席曾固。

  1950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成立,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员尹先炳、参谋长潘炎、政治部主任王辉球。

  关于区、县、地干部搭配,按照1949年8月31日《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党委关于分批抽调地方干部的指示信》的要求,16军、17军抽调到地方的干部各负责一半,地方干部搭架子之配置为:

  (1)区级:5个骨干(区长1,区书1,区委组、宣干部1,财粮1,公安武装1),5个工作员(经训练的青年学生就可以),共计10人。

  (2)县级:县长1、县书1、武装1、财经1、公安1、教育1,共6人;另配相当于区级的干部6人,工作人员6人,共计18人。

  (3)地级:地书1、专员1、司令员1、副政委或主任1、副司令员或参谋长1、公安局长1、地委组宣部长各1(或暂设1)。地委机关暂不按部门搭架子,每地委要配一个工作队(30人,新老各半)。②

  湖南邵阳会议上,分配第四大队接负责管镇远专区。

  现黔东南州16个县(市)当时分布在镇远和独山两个专署,独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独山、都匀、平塘、荔波、三都、平越(今福泉市)、罗甸、丹寨、麻江、黎平、从江、榕江12个县;镇远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镇远、三穗、天柱、锦屏、施秉、黄平、炉山(今凯里市)、台江、剑河、雷山、余庆(1956年4月划归遵义专署)12个县。

  西进支队四大队,由冀鲁豫六地委(山东聊城地区)的南下干部、贵溪干校学员、贵溪军分区指战员1883人组成。大队长曾宪辉、政委谢鑫鹤。后十六军、十七军转业干部200多人充实四大队,使人数扩大到2100多人。不久谢鑫鹤调离大队,大队由曾宪辉、吴肃、王富海领导。

  根据省委安排,吴肃任地委副书记(书记缺)、王富海任组织部长、王耀华任镇远专区行政督查专员、曾宪辉任镇远军分区司令员、张绍武任军分区副司令员、袁子钦任军分区副政委,中共镇远地委由吴肃、王耀华、曾宪辉、王富海、袁子钦五人组成。

  1949年11月5日,中共镇远地委在湖南芷江召开四大队各中队负责人会议,明确四大队第一中队接管黄平,张玉环任书记,刘影任县长;第二中队接管炉山县,崔芳亭

  任县委书记,孙紫芳任县长;第四中队接管剑河县,房建平任县委书记、武大觉任县长;第五中队接管余庆县,姚传德任县委书记,于振东任县长;第六中队接管镇远县,刘学民任县委书记,王佐光任县长。

  因干部调整,实际到任的情况为

  1949年11月11日,岑巩县建政,戴洪彬任县委书记、黄锐任县长。

  1949年11月11日,施秉县建政,曹国俊任县委书记、丁连芳任县长。

  1949年11月11日,镇远县建政,刘学民任县委书记、王佐光任县长。

  1949年11月14日,黄平县建政,张玉环任县委书记、刘影任县长。

  1949年11月15日,炉山县建政,崔方亭任县委书记、孙紫芳任县长。

  1949年11月23日,麻江县建政,李玉环任县委书记,左清溪任县长(九大队调任)。

  1949年11月,三穗县建政,高音任县委副书记、孟庆瑗任副县长。后镇远专署调刘秀锋任县长。

  1949年12月5日,台江县建政。傅秀峰任县委书记、王子奎任县长。

  1949年12月6日,丹寨县建政。陈泽民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九大队调任)。

  1950年1月18日,锦屏县建政。张武云任县委副书记兼县长。

  1950年1月21日,天柱县建政。张金屏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1950年2月9日,榕江县建政。黄克武任县委书记、刘立中任县长

  1950年2月28日,黎平县建政。宋茂玉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1950年3月5日,剑河县建政。孙紫芳从炉山县调来任县工委书记兼县长。

  从江、雷山两县因受条件限制,暂时没有建政。

  1950年9月26日,雷山县建政,王春智任县工委书记兼县长。

  1950年12月6日,从江县建政,186师554团副政委张天任代理县长。

  据1950年1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工作报告》(第1号)统计,当时贵州79个县的建政情况是已经建立人民政权38个县、已解放尚未建政但已经派出代表7个县、已解放尚未建政也没有派代表25个县、尚未解放9个县。③

  国民党旧政府留下的破烂摊子,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各级党委政府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宣传政策,稳定秩序,安定人心;为过境解放军借征粮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爱国进步人士,分化瓦解敌人;认真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开办革命干校,举办干部训练班,大力培养、吸收各族青年参加革命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

  此外,全力收缴国民党溃军丢弃的枪支弹药,组建人民武装,打击土匪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卫人民政权,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各地呈现出崭新局面。

  潜藏匪兵伺机作乱

  解放军南下参加成都战役、广西战役,过境贵州时,国民党溃败残兵和地方反动武装都偃旗息鼓、龟缩隐蔽起来,等到解放军部队离开后,看到留守地方的部队战士不多,敌人认为时机已到,纷纷从地下钻出来,四处作乱,攻打新生人民政府,杀害干部群众,抢劫军用物资,逼迫民众为匪,犯下了累累罪行。

  早在1948年11月,国民党军统头子毛人凤就制定“西南区应变计划”,并在设定的15个游击区安插了特务和指定了负责人,实行偷袭、绑架、暗杀、爆炸、恐吓、破坏等反革命活动。

  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宪兵副司令韩文焕从蒋介石那里领受“应变计划”密旨后,回到贵州,共同制定了一套在贵州实施的反共反人民的“应变计划”。1949年8月开始,谷正伦就在贵阳雪涯洞分期轮训的全省“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专员、县长、警察局长、保安团军官、民卫队长、“自然领袖”等1100多人,对学员灌输“反共国策”、“持久反共”思想和学习军事知识。这些学员后来成为“武装游击骨干”,如雷山的谢世钦、锦屏的龙俊生、黎平的石竹修、三穗县的王槐熙等,组织土匪武装,对抗新生人民政权。

  谷正伦在各县推行“应变计划”和“应变方案”,从当时三穗县匪政权制定的《剿匪应变方案>和《剿匪应变计划》,可看出这是造成黔东南地区匪患严重的根本原因。

  应变计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在政治上,全省上下“拥护中央反共国策”。

  在经济上,实行“有钱出钱为原则,发动自卫捐献,充实自卫经费”。

  各县在“警戒时期”,勘城墙,挖战壕,修碉堡,储粮食,凿水井,绘地图,以备战用;“选择边区险要并能与互通声气之地点,预为筹划,秘密布置,以作为必要时之游击根据地”。

  实施“空室清野”,在解放军入县城之前,“实行粮食物质搬光”,“生活用品藏光”,“男女老少走光”的政策。④

  原国民党贵州省绥靖区少将参谋长肖开训在《关于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保安司令部策划“应变”的回忆》中写道:

  自1949年3月起至7月止,贵州全省保安副司令韩文焕,以治安行政会议名义,在下属公署所在地点镇远、兴仁、毕节、铜仁、独山、遵义,召开六个会议……

  贵州省保安司令部选定了印江附近的梵净山、纳雍附近的白泥屯、兴仁附近的龙头大山、雷山附近的雷公山作为省的游击根据地,令有关县长负责经营。⑤

  可见谷正伦、韩文焕对蒋介石建立游击根据地意图已心领神会,努力将“应变计划”已经推行到贵州各县。

  从1950年初开始,黔东南各地土匪先后发动叛乱,疯狂地实施“应变计划”。

  1950年1月2日,土匪罗秀成和潘治平首先发难,集结匪兵攻打麻江县平畴乡人民政府,开始了公开叛乱。同日,天柱匪首罗义忠带着匪兵在邦洞杀害锦屏县长张武云的3名通讯员。1月6日,镇远匪熊玉清、蒋永忠、李元章率匪兵攻打镇远龙场区人民政府,杀害区委书记周剑侠、区长马成龙等人,抢走枪支弹药、盐巴、衣物等物资。接着,叛乱烽烟四起,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2月4日,三穗县匪首王槐熙纠集1000匪兵连续攻打县城。16日,麻江匪首周志云、白焕文纠集2000多土匪攻打麻江县城,51师153团2营4连孙文山连长等8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3月14日,锦屏匪首龙俊生发动叛乱,攻占县城。3月15日,岑巩县区委书记刘文奎、区长黄昌俊惨遭杀害。3月25日,50师149团张景华团长率部赴镇远开会,在三穗台烈遭到万超股匪伏击,牺牲战士4人。3月27日,岑巩匪首杨鸿尧指挥3000余匪徒进攻县城。

  4月3日,黎平县党政军干部250多人撤离县城赶往榕江与51师152团会合,途经九潮坳时,遭到匪首杨再达带700多匪兵居高临下伏击,解放军152团1营3连吴炳益连长和22名战士英勇牺牲。

  4月14日,黄平县公安小分队护送地委组织部长王富海同志从黄平赶往旧州,在梨树坳地段遭到起义后又叛变的国民党89军328师984团叛军和地方土匪400多人伏击,王富海部长和杨云福指导员及13名战士壮烈牺牲。

  4月中旬,匪首孙绍武召集700多匪兵攻打施秉县城,被守城军民击退。

  4月24日,匪首张光宗、杨胜武等率2000多匪徒攻打炉山县旁海区,烧毁民房,抢走粮食和盐巴,区副队长张延训等8人牺牲......

  匪患蔓延,形势严峻,贵州省内土匪控制了31个县,各地告急。省军区早在2月8日就作出《关于剿匪的指示》:

  目前黔境匪特活动较猖獗,到处抢劫极为严重,使我们推行政令、发动群众、征收、运输、交通等工作受到莫大之阻碍。此应值得我们大家注意与警惕,并须积极的设法来改造这种客观环境,安定社会秩序,顺利推行政令,使交通运输畅通等,就是要我们大家(党政军民)为剿灭匪患、安定人心、维护革命秩序而努力。⑥

  2月24日,西南军区汇总各地情况,结合实际对各军分区提出了战术要求:

  对任何股匪都要以出奇(制)胜,有准备的突然合围奔袭,抄击追歼、猛打猛冲等办法,求得全部歼灭或大部歼灭,禁止采用摆开阵势的正规作战方法……⑦

  在土匪猖狂期间,黔东南地区为保卫新生人民政权被土匪杀害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一百多人,他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不怕流血的献身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奋勇前进。

  围歼叛匪巩固政权

  风云突变,军情告急,大西南枪声四起,敌人在各地实施“应变计划”,疯狂烧杀抢掠,进攻县、区、乡人民政府。1950年3月15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综合匪情暴乱情况,联名给中央去电:

  中央:

  近一个时期以来,西南川、康、云、贵各省,连续有土匪在各地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一些国民党匪军遗留下来之保安团、惯匪、反动会门,勾结乡村反动封建势力,趁我各地政权刚刚建立,群众尚未完全发动之机,利用各地当前一度出现灾荒,公开对群众进行欺骗煽惑,提出“反征粮,不交粮,反合理负担”......等口号,并且大肆搜罗国民党散兵游勇,各地地痞、流氓,组织名目繁多的各种土匪武装,纷纷在各地发动武装暴乱,包围、袭击我军队和地方各级政权,杀害我地方干部、工作人员、征粮队人员及解放军干部、战士,焚毁抢劫仓库、监狱,阻塞车船交通,建立所谓“大陆游击区”,企图达到长期与我相对抗之目的,气焰十分嚣张......⑧

  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全国发布了指示,作出《关于剿匪与建立革命秩序给各中央分局的指示》:

  对于一切手持武器聚众暴动,向我公安机关和干部进攻,抢劫仓库物质之匪众,必须给以坚决的镇压和剿灭,不得稍有犹豫。在捕获这些匪众后,必须严厉追问,以便捕获其首要和组织者处以极刑。如果我们部队来不及镇压,匪众早已星散者,亦必须派部队和得力干部前去出事地区严加清查,力求清出匪首和组织者,并加以处罚,不得敷衍了事。⑨

  中央关于剿匪的指示传达下来,为保卫新生人民政权,打击匪兵嚣张气焰,解放军对叛乱敌军进行了有计划的分进合围和重点打击。

  按照西南军区的要求,在省军区的统一指挥下,黔东南地区的剿匪部队执行“军事清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的三结合的方针,分片包干,篦梳围剿,做到清剿一地、净化一地、巩固一地。

  1950年黔东南境内剿匪战役主要有:

  雷公山地区剿匪:1950年9月中旬,雷公山地区合围开始,解放军186师554团、556团、557团在雷公山地区周围拉起600多里的铁壁合围圈,在各地地驻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配合下,至10月中旬,围歼了谢世钦、柏家华、匡国钧等为首的7400多匪徒。

  盘山合围:1950年10月,镇远军分区组成“前线剿匪指挥部”,由军分区司令员曾宪辉和副政委段思英指挥,镇远、三穗驻军和武工队、民兵围歼了盘山合围圈内匪首左德权、杨国光、石进培等股匪2000多人。

  剑朗合围:10月25日,186师在雷山发布作战命令,556团、557团进军剑河、榕江,围歼“剑朗”地区的土匪。至11月底,歼灭匪徒3000多人,活捉了匪“黔东南绥靖区”副司令陈开明,匪“黔东南绥靖区”第五纵队司令兼“丹寨、雷山、三穗、台江、榕江五县总指挥”杨体仁,“黔东南绥靖区”游击指挥官万超。

  黎榕从合围:11月27日,186师在剑河县下达“黎榕从合围”命令,至1951年3月,围歼作乱于从江、黎平和广西三江一带的匪兵10500余人,接受土匪自新集训8000多人,活捉匪“黔湘桂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杨锦标、副总指挥石竹修、匪从江县长张承龙及匪首杨再达、李通光、彭克负、刘时铭、周仲良、钟英、唐振之、廖锡铭、杨树勋、杨国参、王国武等人。

  雪凉合围:1950年12月,镇远军分区与湖南省会同军分区联合行动,发起“雪凉合围”,歼灭“湘黔边区反共游击总指挥部”及以下股土匪5800余人,抓获杨德庄、杨明英、魏德茂、黄九仪、姚大榜、杨永清、邹志权等匪首。

  此外,独山军区发动荔波合围,由独山军分区代司令员王根培担任“前线剿匪指挥部”指挥长,围歼陈与参匪部8000多人。

  至1951年初,黔东南境内匪患基本平息,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工作重心转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时期。

  注释:

  ①《从冀鲁豫到贵州》第202页,中共贵州党史研究室冀鲁豫组编写。

  ②《解放贵阳》上册第63页,贵州省档案馆、贵阳市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③《解放贵阳》上册第214页。

  ④《谷正伦的“应变计划”与贵州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作者何长凤。1995年第5期《贵州文史丛刊》第60页。

  ⑤《剿匪斗争·西南地区》第1230页。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下同。

  ⑥⑦《剿匪斗争·西南地区》第80页。

  ⑧《开国剿匪纪实》第87页。白希著,2011年2月第1版。

  ⑨《剿匪斗争·西南地区》第112页。

  (作者单位:黎平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