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马灯给月亮山人民带来光明
从江县光辉乡地处月亮山脚下,距从江县城150公里,与广西环江县、本省黔南荔波县、本州榕江等县接壤。是名副其实的边远偏僻、闭塞落后的深山区,2001年才修通公路,是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光辉乡虽然是典型的少、边、穷之地,但她却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进入黔东南传播革命真理的红色土地。
光辉乡名的来历还得从八十二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红七军)来到这块荒僻贫穷的土地,向苗族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说起。
1930年4月初,红七军前委制定了到外线作战,千里奔袭贵州军阀王家烈后方基地榕江县城,补充部队给养的战略方针。27日,红七军主力3000多人,从荔波县的佳荣秘密进入道路异常崎岖 ,莽莽原始森林的大苗山(月亮山),28日傍晚第二批红军(红七军军部和第二纵队)到桂黔交界的加牙(当时没有从江县,属榕江县地域)苗寨时,寨内苗民大多数都躲到附近深山中,30余户的加牙寨子中空荡荡,家家户户紧闭大门。红军在加牙寨中宿营,不进民房内,背靠屋脚板壁或柴堆休息。
半夜时分,因行动不便,躲藏在家中的苗族老人韦老高轻轻推开自家大门观看,见到成排的红军战士背靠屋脚休息。这个从未走出大苗山的老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反而壮着胆出来,主动找红军谈话,站岗的哨兵把韦老高带到军长张云逸身边。韦老高主动讲了一些苗话,经过广西过来的向导用苗语翻译,张云逸军长得知面前的苗族老人讲话大意是:广西来的红头军(红七军五角星帽徽)讲话谦和,不进苗家屋要东西,是好人。我要去山上喊寨子上的人回家,请你们进屋休息。张云逸军长叫警卫战士提着马灯照亮,韦老高走到寨边用苗语呼喊躲藏在树林中的本寨苗民回家,一时间,在山上躲避的全寨苗民都回到寨中,家家户户打开大门,请红军进屋歇息。韦老高动员全寨苗民为红军生火煮饭,将家中的糯米蒸熟送给红军充饥。红军及时付给苗族老乡米钱(东毫,民国时期广东省发行的银元,在两广和湘、黔等省流通)。
红七军指挥员及二纵队战士在月亮山脚的加牙苗寨安静地宿营一夜。
28日天朦朦亮,红七军要出发。需要有当地苗民当向导带路,红军向韦老高讲了此事后,韦老高毫不犹豫地叫自己的大儿子韦小成和侄子帮红军带路。
从月亮山脚的加牙苗寨到榕江县的腊酉侗寨(都柳江边)有200多华里蜿蜒在原始森林的山路,途径加早、加宜等数个苗寨。由于有了当地人当向导为红军带路,人熟地形熟,沿路都有苗民帮助,尽量选择近路走,第二天(29日)傍晚,红七军一、二纵队顺利到达指定地点,距榕江县城10公里的都柳江边腊酉侗寨,实现了5月30日攻打榕江县城的战略计划。
30日清晨,韦小成兄弟俩告别红军返回家,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指示每人送给五个东毫作为酬谢带路之外,还特意赠送一盏马灯给韦小成,说给你们回家照亮路程。
韦小成兄弟俩将红军送的马灯带到家中,全寨老少都来看稀奇,因为解放前的月亮山苗族同胞居住的地区晚上照明是靠松枝等柴物,根本没有煤油灯。在八十二年前,一盏马灯在边远深山的苗寨算得上是稀罕神奇物品了。体会得最深的是韦老高老人,因为他懂得过路的“红头军”是爱护苗族人民的,见到马灯就象看到红头军一样,所以由他亲身保管。每逢寨上过“牯藏节”,附近村寨的客人来到加牙,韦老高老人就拿出红军送的马灯让客人欣赏,并夸讲:马灯“务糯”(苗语,意思是好多——从江方言),红头军“务糯”(好多),用简短明了的苗语宣传红七军传播革命的事迹。
红七军经过月亮山区攻夺榕江县城,在边远偏僻方圆五六百里的苗、侗、壮、水、瑶等少数民族人民聚居区宣传革命道理,留下了许多革命火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0年月亮山区苗族同胞获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红七军赠送给苗胞的马灯,给月亮山人民带来光明,照亮了苗乡侗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光辉的生活前程。
红七军赠送的马灯在加牙村韦老高家一代又一代保存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有关方面的人士来到长牛、加牙一带 调查和收集红七军的革命遗物。韦家后代将此珍贵的革命文物交给广西来的同志。
红七军经过加牙寨六十二年之后,1992年贵州全省实行撤区并乡建镇。从江县将加鸠区所辖的加瑞、加牙等6个小乡撤并为三个大乡。当年红七军经过的长牛、加牙等七个村组建成一个新的大乡,乡所在地搬迁出加牙村。在取新建乡名称时,县里征求当地干部群众意见,联系八十二年前红七军经过这片土地,赠送马灯给苗族同胞,给月亮山人民带来光明,这片土地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如今,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月亮山苗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光辉的未来,于是就将月亮山脚新成立的乡命名为光辉乡。
(杨正贤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