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指导 > 正文

百年大党的真理力量

发布时间:2021-12-29 11:15:48 来源: 浏览次数:

  探求真理是为了认识规律、改造世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阐释了我们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试到行”的真理追求,科学总结了坚持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从而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的重大成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艰辛的真理探索及理论成果密不可分。百年党史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磅礴的真理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运用真理的理论勇气和理论品格,充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思想理论到实践行动不断臻于成熟和强大,用实践和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内涵着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自信。

  一、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获得强大真理力量、思想主动和理论优势,根本在于找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式,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到“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要不断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必须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使正确的理论紧密联系变动不居的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提供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只是无产阶级“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具体的策略本身,各国无产阶级要找到这种策略,需要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看来,普遍真理有这样一条,就是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将来还要实现共产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的基本国情,也包括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以及在实践基础上所积累的经验,还有中国的历史文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升华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功路径。

  二、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历史过程。回顾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而展开。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进行了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得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认识。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一以贯之,以鲜明的实践特征和问题导向,创造性地取得理论优势、思想主动和实践成功。

  三、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百年来来多方面的历史性伟大成就。

  一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长久有效的科学理论指导。

  二是制定了各个时期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比如,在抗战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新时代,提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方针政策。

  三是取得了伟大实践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是形成了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了新内容新形式。

  总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四、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理论支撑,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的实践主题始终如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革命者和建设者既要有饱满的革命精神和奋斗激情,又要富于科学精神和时代智慧。

  三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变化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进。

  四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初心和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

  五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保证。

  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和思想力量,深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进一步激发奋进新征程的行动自觉。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郑茂刚